云台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云台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2016年度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报告看看未来什么样云南里白

发布时间:2020-10-19 07:37:46 阅读: 来源:云台厂家

一、国际玉米生产与贸易概况

1. 全球玉米产量增加明显,供给较为充足

2016年全球玉米产量增加明显,供给较为充足。美国玉米产量预计3.8248亿吨,消费量3.1243亿吨,出口量5652万吨,期末库存量为5894万吨,供应仍显充裕。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0.2569亿吨,全球玉米消费量10.1893亿吨,其中饲料消费量为6.2425亿吨;全球玉米期末库存2.1681亿吨。尽管期末库存下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2016/17年度全球玉米供应依然供大于求。

2. 国际玉米价格仍呈持续下跌趋势

在供给较为充足的预期下,2016年全球玉米价格持续下降。美国芝加哥短期期货价格由2015年10月的150.11美元/吨降至2016年10月份的138美元/吨,降幅8.1%。美国墨西哥湾玉米出口价格由2015年10月的172.65美元/吨降至2016年10月的156.59美元/吨,降幅9.3%。

二、国内玉米生产与贸易概况

1. 玉米面积和产量下降,单产水平提高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政策推动下,201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所下降,玉米总产量为2.19亿吨,比2015年减少500万吨;播种面积3675.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11%;玉米单产达到5.97吨/公顷,比上年增加1.36%。

2. 饲用玉米和工业需求均有所增长,但供应宽松导致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2016年饲用需求和工业需求均有所增长。畜产品价格逐步回升,受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增加,以及高粱、大麦、进口玉米干酒糟(DDGS)等替代品进口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5/16年玉米饲料消费为1.02亿吨,比上年增长200万吨。预计2015/16年度我国玉米工业消费将比上年度增长408万吨,达到5450万吨。

2016年国内玉米供需形势较为宽松,加之国家取消玉米临时储备等因素共同作用,玉米价格与去年相比又有明显下降。2016年10月国内玉米价格约为1.4元/公斤,比2015年下降30%。但我国逐步下降的玉米价格仍高于进口,2016年10月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均价为1531元/吨,而国内南方港口玉米成交均价为1883元/吨,每吨高出352元。

3. 我国玉米进口数量有所下降,与上年相比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也明显下降

2016年我国玉米进口数量有所下降。2015/16年度累计进口玉米317.4万吨,同比下降42.5%。在进口国别中,乌克兰进口占比最大,达89.3%。

2016年我国进口杂粮数量明显下降。2015/16年度我国进口高粱、大麦和DDGS总量为1839万吨,比上年度下降28.2%。累计进口大麦586.92万吨,同比下降40.47%,其中饲用大麦进口约287万吨,同比下降59%。

三、国际玉米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 现代育种技术继续引领种业发展

以单核苷酸序列(SNP)差异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经成为跨国种业集团玉米分子育种的主导技术之一,并应用于育种全过程。单倍体(DH)育种技术改变了传统育种技术流程,缩短了育种年限,已经成为德国KWS、法国利马格兰、美国先锋等多家跨国公司的主导选系技术。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突破,已成为玉米育种技术的创新热点。信息与智能化技术广泛用于玉米育种测试,全面提高了育种的管理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品种产量、品质、抗逆性与资源高效利用同步改良成为新的育种目标并得到持续关注。

2. 密植高产品种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简化管理技术继续得到强化

欧美发达国家继续重视选育和应用矮早密、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进一步简化生产管理过程,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生产。重视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与豆科作物轮作、同时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增施有机肥和应用新型控释肥料,采取少耕、免耕和地面植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培肥地力,保育合理耕层,增强土壤缓冲能力,不断提升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增施化肥的前提下,持续稳定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产量差研究成为新热点。通过定量揭示产量差的幅度和空间差异,分析其影响和限制因子以及缩小产量差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集约化生产受到高度关注。

3、依靠生物控害技术提高玉米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水平

在种质资源抗性鉴定方面,发现引起茎腐病的镰孢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水平在感病品种秸秆更易积累,可作为评价种质资源抗性的辅助指标。美国Florida大学采用高压灭菌灭活拟轮技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oides)孢子制成菌剂处理种子,明显提高了对茎腐病的抗性,认为该技术可产生“作物种子疫苗化”(crop seed vaccination )的诱导抗性效应。抗菌生防作用与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嗜铁素(siderophores)和生长素(auxins)有关。

印度开发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粉剂处理种子对穗腐病防效达到70.7%,超过化学种衣剂(多菌灵)。明确了玉米脂类代谢(鞘脂、氧脂素和亚油酸)与伏马(FB)毒素积累的相关性,筛选出多种抗毒素基因,生物减毒技术提升穗腐病防治水平。

应用基因叠加技术,针对同一靶标害虫引入双价或多价Bt基因导入提高防治效果,防止和延缓抗性产生。孟山都公司与陶氏益农合作研发的含有6个不同具有特异性杀虫机理的抗虫基因(cry2Ab、cry35Ab1、cry1Fa2、cry1A.105、cry3Bb1、cry34Ab1)和2个不同抗除草剂基因(pat、cp4 epsps)复合基因品种不但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且对草甘膦和草铵膦有很好的耐受性。

4. 实施以机械化为核心的大规模集约化高效生产技术

适宜高密度播种需求的玉米单粒精量播种机在进一步向高速、宽幅、高效发展的同时,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融合,实现播种的同时获取每粒种子的精确位置,为后续田间管理技术的精确实施提供信息化服务;玉米纵轴流脱粒收获技术更加注重籽粒脱粒后的高效清选,以降低含杂率和落粒损失。

耐旱与水肥高效玉米新品种选育和保护性耕作等环境友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发展农机具的基础上重点向裸露农田覆盖、施肥、茬口与轮作、品种选择与搭配等农艺农机相结合综合性可持续技术方向发展。随着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系统控制等智能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基于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精确控制技术发展迅猛,节水灌溉水肥(药)一体化精确控制技术日趋成熟,成为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主要方向。

5. 深加工领域新技术继续得到规模化应用

2016年国际玉米深加工产品的主要种类仍以淀粉及变性淀粉、淀粉糖、多元醇、燃料乙醇、食用酒精、有机酸、氨基酸和玉米功能食品等为主。计算机视觉识别与分级、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加热与杀菌、超高压加工、低温粉碎、辐射加工以及微胶囊等新技术在玉米加工原料品质筛选、精深过程加工、灭菌与智能包装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综合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在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方面,利用纤维质(如秸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发展较快。美国利用纤维演化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碳纤维制造新方法,其主要特点为热导率低,可大幅提高推进效率并减低烧蚀速度。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玉米深加工业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

四、国内玉米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以“一机两改一保障”为核心继续引领行业进步,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促进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与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是2016年度国内玉米产业技术研发的基本方向。

1. 资源、技术基础创新与提升,推动种业行业发展

2016年持续开展种质改良与创新,通过引进欧美优良种质资源,采取循环育种等方式,创制和发放一批熟期适宜、耐密抗倒、优质育种新材料。单倍体育种技术进一步普及应用,同时,完成了组培单倍体诱导、筛选、加倍技术的标准流程,为DH系工厂化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2. 籽粒直收和绿色高效新品种选育进展较快

以矮早密、收获时含水量低和抗逆性强等为特点的宜机收品种选育已成为主攻方向,并成为种业发展的共识。适宜机械收获品种选育初见成效,籽粒直收的新品种完成全国机收玉米试验。抗病虫、抗非生物逆境、养分高效利用绿色高效新品种选育工作已逐步开展。

3. 集成与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6年,在不同区域扩大对已成熟的高产、高效和简化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扩大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推广面积。东北区继续推广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深松、密植、精播、粒收、深施节肥等耕作管理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基于吉林省秸秆还田存在的生态气候条件、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等诸多制约问题,提出以深翻还田为主的全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黄淮海区继续推广免耕直播、秸秆还田、密植防倒防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西北区继续集成推广滴灌节水和机械收获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西南区在推广抗逆丰产精播、轻简栽培技术基础上,重点示范关键环节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机械深施肥、机械收获技术稳步发展。简化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缓控释肥的研发取得明显成效。

4. 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机制与调控技术

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取得进展。产量差异主要来自生物量差异,与收获指数关系不大。围绕高产玉米群体的养分需求特征与调控途径,明确了支撑高产玉米群体结构和功能的养分需求特征,同时对根层养分调控的农学、资源与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价。

5. 机械化生产技术

2016年我国玉米机械化综合程度达81.2%、机耕89.9%、机播86.6%,机械化收获尤其突出,由2012年的42.4%提高到2015年的64.1%,但籽粒收获仅占3%左右,与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距。从实际收获效果看,籽粒破碎率超过5%依然是制约籽粒收获技术推广应用的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云贵川等丘陵地区玉米机械化综合程度不足20%,而机播、机收水平不足1%。

2016年农业部在全国布点,在原来“机耕、机播、机收”基础上,将“田间管理、收获后烘干、秸秆处理”新三样机械化技术列为推广重点,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6、病虫害防控技术

利用生态调控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技术,防效达97%以上,已开始示范。适应机械化、以生防木霉菌为核心的防治茎腐病和纹枯病生防菌剂和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和颗粒剂,继续在全国大面积示范。筛选出对苗期玉米蓟马、棉铃虫和粘虫防治效果分别达87.7%、84.9%和50.0%的种衣剂,已在黄淮海区示范应用。开发出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实现了化学除草剂用量减少15%~25%的目标,在全国10省区示范应用。

无人机和机械化施药方法进行的叶斑病防控前移技术全面推广,并与研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药减量中的应用技术结合,减少化学杀菌剂用量20%-30%;与穗期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技术结合,对后期叶斑病和穗期钻蛀性害虫防效显著。研发出穗腐病防控前移技术,在播期和大喇叭口期两次药剂处理可有效控制穗腐病发生。在东北和黄淮区建立了基于应用抗性品种、化肥减施和土壤修复技术一体化的机械化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7. 玉米深加工技术

2016年玉米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仍以降低生产成本,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精深加工的综合利用率为主;另一方面,加大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如聚乳酸)的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发展,成为提高我国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虽然2016年度玉米加工产品种类维持不变,但由于加工企业所获政策补贴及加工原料价格成本下降等利好因素刺激,促进了加工企业开工率,同比上年度提高10%左右。

近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替代能源成为我国能源供应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内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能够帮助实现玉米去库存和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维护价格稳定,稳定农民增收。

未来我国在玉米深加工技术领域将会加强纤维素乙醇、聚乳酸的技术储备,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一机两改一保障”仍然是我国玉米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核心。这其中隐含的大量产业技术需求和研发任务正被逐步解决。未来,一个以农业机械发展带动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发的我国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新格局将逐步形成。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

杭州种福堂医院

保定英伦医院地址

云南昆明脑血管畸形医院地址